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免熟,五月婷婷激情综合网,欧美三级视频网站,一级少妇淫片,国产精品女教师av久久,啪啪免费视频,wwww黄色片

軟題庫 培訓課程
當前位置:信管網 >> 綜合知識 >> 文章內容
國標相關知識: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設計規(guī)范(GB50174-2008)[2]
來源:信管網 2012年07月02日 【所有評論 分享到微信

4.1.2對于多層或高層建筑物內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在確定主機房的位置時,應對設備運輸、管線敷設、雷電感應和結構荷載等間題進行綜合分析和經濟比較;采用機房專用空調的主機房,應具備安裝空調室外機的建筑條件。
4.2機房組成
4.2.1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組成應根據系統(tǒng)運行特點及設備具體要求確定,宜由主機房、輔助區(qū)、支持區(qū)、行政管理區(qū)等功能區(qū)組成。
4.2.2主機房的使用面積應根據電子信息設備的數量、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確定,并應預留今后業(yè)務發(fā)展需要的使用面積。在對電子信息設備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況下,主機房的使用面積可按下式確定:
1當電子信息設備已確定規(guī)格時,可按下式計算:
A=K∑S(4.2.2-1)
式中A——主機房使用面積(m2);
K——系數,可取57;
S——電子信息設備的投影面積(m2)。
2當電子信息設備尚未確定規(guī)格時,可按下式計算:
A=F’N   (4.2.2—2)
式中F——單臺設備占用面積,可取3.55.5(m2/臺);
N——主機房內所有設備(機柜)的總臺數。
4.2.3輔助區(qū)的面積宜為主機房面積的0.21倍。
4.2.4用戶工作室的面積可按3.54m2/人計算;硬件及軟件人員辦公室等有人長期工作的房間面積,可按57m2/人計算。
4.3設備布置
4.3.1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設備布置應滿足機房管理、人員操作和安全、設備和物料運輸、設備散熱、安裝和維護的要求。
4.3.2產生塵埃及廢物的設備應遠離對塵埃敏感的設備,并宜布置在有隔斷的單獨區(qū)域內。
4.3.3當機柜內或機架上的設備為前進風/后出風方式冷卻時,
機柜或機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對面、背對背方式。
4.3.4主機房內通道與設備間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用于搬運設備的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5m;
2面對面布置的機柜或機架正面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2m;
3背對背布置的機柜或機架背面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lm;
4當需要在機柜側面維修測試時,機柜與機柜、機柜與墻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2m;
5成行排列的機柜,其長度超過6m時,兩端應設有出口通道;當兩個出口通道之間的距離超過15m時,在兩個出H通道之間還應增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寬度不宜小于lm,局部可為0.8m
 
5環(huán)境要求
5.1溫度、相對濕度及空氣含塵濃度
5.1.1主機房和輔助區(qū)內的溫度、相對濕度應滿足電子信息設備的使用要求;無特殊要求時,應根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等級,按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要求執(zhí)行。
5·1·2 A級和B級主機房的空氣含塵濃度,在靜態(tài)條件下測試,每升空氣中大于或等于0.5#m的塵粒數應少于18000粒。
5.2噪聲、電磁干擾、振動及靜電5·2.1有人值守的主機房和輔助區(qū),在電子信息設備停機時,在主操作員位置測量的噪聲值應小于65dB(A)
5·2·2當無線電干擾頻率為0.151000MHz時,主機房和輔助區(qū)內的無線電干擾場強不應大于126dB。
5·2.3主機房和輔助區(qū)內磁場干擾環(huán)境場強不應大于800Am。
5·2·4在電子信息設備停機條件下,主機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動加速度不應大于500mms2。
5.2.5主機房和輔助區(qū)內絕緣體的靜電電位不應大于1kV
 
6建筑與結構
6.1一般規(guī)定
6.1.1建筑和結構設計應根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等級,按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要求執(zhí)行。
6.1.2建筑平面和空間布局應具有靈活性,并應滿足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工藝要求。
6.1.3主機房凈高應根據機柜高度及通風要求確定,且不宜小于2.6m。
6.1.4變形縫不應穿過主機房。
6.1.5主機房和輔助區(qū)不應布置在用水區(qū)域的垂直下方,不應與振動和電磁干擾源為鄰。圍護結構的材料選型應滿足保溫、隔熱、防火、防潮、少產塵等要求。
6.1.6設有技術夾層和技術夾道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建筑設計應滿足各種設備和管線的安裝和維護要求。當管線需穿越樓層時,宜設置技術豎井。
6.1.7改建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應根據荷載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GB 50367、《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guī)程》JGJ 116和《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guī)程》JGJ 145的有關規(guī)定。
6.2人流、物流及出入口
6.2.1主機房宜設置單獨出入口,當與其他功能用房共用出入口時,應避免人流和物流的交叉。
6.2.2有人操作區(qū)域和無人操作區(qū)域宜分開布置。
6.2.3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內通道的寬度及門的尺寸應滿足設備和材料的運輸要求,建筑入口至主機房的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5m
6.2。4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可設置門廳、休息室、值班室和更農間。
更衣間使用面積可按最大班人數的13m2/人計算。
6.3防火和疏散
6.3.1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建筑防火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6.3.2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6.3.3A級或B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內時。
在主機房與其他部位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h的隔墻,隔墻上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6.3.4面積大于100m。的主機房,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且應分散布置。面積不大于100m。的主機房,可設置一個安全出口,并可通過其他相鄰房間的門進行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且應自動關閉,并應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均能從機房內開啟。走廊、樓梯間應暢通,并應有明顯的疏散指示標志。
6·3·5主機房的頂棚、壁板(包括夾芯材料)和隔斷應為不燃燒
體。
6.4室內裝修
6·4·1室內裝修設計選用材料的燃燒性能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222的有關規(guī)定。
6·4·2主機房室內裝修,應選用氣密性好、不起塵、易清潔、符合環(huán)保要求、在溫度和濕度變化作用下變形小、具有表面靜電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強吸濕性材料及未經表面改性處理的高分子絕緣材料作為面層。
6.4.3主機房內墻壁和頂棚的裝修應滿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應平整、光滑、不起塵、避免眩光,并應減少凹凸面。
6.4.4主機房地面設計應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當鋪設防靜電活動地板時,活動地板的高度應根據電纜布線和空調送風要求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活動地板下的空間只作為電纜布線使用時,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活動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裝飾,可采用水泥砂漿抹灰;地面材料應平整、耐磨;
2活動地板下的空間既作為電纜布線,又作為空調靜壓箱時,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ram;活動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裝飾應采用不起塵、不易積灰、易于清潔的材料;樓板或地面應采取保溫、防潮措施,地面墊層宜配筋,維護結構宜采取防結露措施。
6.4.5技術夾層的墻壁和頂棚表面應平整、光滑。當采用輕質構造頂棚做技術夾層時,宜設置檢修通道或檢修口。
6.4.6 A級和B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主機房不宜設置外窗。
當主機房設有外窗時,應采用雙層固定窗,并應有良好的氣密性。
不間斷電源系統(tǒng)的電池室設有外窗時,應避免陽光直射。
6.4.7當主機房內設有用水設備時,應采取防止水漫溢和滲漏措施。
6.4.8門窗、墻壁、地()面的構造和施工縫隙,均應采取密閉措施。
 
7空氣調節(jié)
7.1一般規(guī)定
7.1.1主機房和輔助區(qū)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應根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等級,按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要求執(zhí)行。
7.1.2與其他功能用房共建于同一建筑內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宜設置獨立的空調系統(tǒng)。
7.1.3主機房與其他房間的空調參數不同時,宜分別設置空調系統(tǒng)。
7.1.4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空調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 50019和《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7.2負荷計算
7.2.1電子信息設備和其他設備的散熱量應按產品的技術數據進行計算。
7.2.2空調系統(tǒng)夏季冷負荷應包括下列內容:
1機房內設備的散熱;
2建筑圍護結構得熱;
3通過外窗進入的太陽輻射熱;
4人體散熱;
5照明裝置散熱;
6新風負荷;
7伴隨各種散濕過程產生的潛熱。
7.2.3空調系統(tǒng)濕負荷應包括下列內容:
1人體散濕;
2新風負荷。
7.3氣流組織
7.3.1主機房空調系統(tǒng)的氣流組織形式,應根據電子信息設備本身的冷卻方式、設備布置方式、布置密度、設備散熱量、室內風速、防塵、噪聲等要求,并結合建筑條件綜合確定。當電子信息設備對氣流組織形式未提出要求時,主機房氣流組織形式、風口及送回風溫差可按表7.3.1選用。
7.3.1主機房氣流組織形式、風口及送回風溫差
氣流組織形式
下送上回
上送上回(或側回)
側送側回
送風口
1.帶可調多葉閥的格柵風口
2.條形風口(帶有條形風口的活動地板)
3.孔板
1.散流器;2.帶擴散板風口;
3.孔板;4.百葉風口;5.格柵風口
1.百葉風口
2.格柵風口
回風口
1.格柵風口;2.百葉風口;3.網板風口;4.其他風口
送回風溫差
46℃送風溫度應高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
46
68
7.3.2對機柜或機架高度大于1.8m、設備熱密度大、設備發(fā)熱量大或熱負荷大的主機房,宜采用活動地板下送風、上回風的方式。
7.3.3在有人操作的機房內,送風氣流不宜直對工作人員。
7.4系統(tǒng)設計
7.4.1要求有空調的房間宜集中布置;室內溫、濕度參數相同或相近的房間,宜相鄰布置。
7.4.2主機房采暖散熱器的設置應根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等級,按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要求執(zhí)行。設置采暖散熱器時,應設有漏水檢測報警裝置,并應在管道入口處裝設切斷閥,漏水時應自動切斷給水,且宜裝設溫度調節(jié)裝置。
7.4.3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風管及管道的保溫、消聲材料和黏結劑,應選用不燃燒材料或難燃B1級材料。冷表面應作隔氣、保溫處理。
7.4.4采用活動地板下送風時,斷面風速應按地板下的有效斷面積計算。
7.4.5風管不宜穿過防火墻和變形縫。必需穿過時,應在穿過防火墻和變形縫處設置防火閥。防火閥應具有手動和自動功能。
7.4.6空調系統(tǒng)的噪聲值超過本規(guī)范第5.2.1條的規(guī)定時,應采取降噪措施。
7.4.7主機房應維持正壓。主機房與其他房間、走廊的壓差不宜小于SPa,與室外靜壓差不宜小于10Pa。
7.4.8空調系統(tǒng)的新風量應取下列兩項中的最大值:
1按工作人員計算,每人40m3h;
2維持室內正壓所需風量。
7.4.9主機房內空調系統(tǒng)用循環(huán)機組宜設置初效過濾器或中效過濾器。新風系統(tǒng)或全空氣系統(tǒng)應設置初效和中效空氣過濾器,也可設置亞高效空氣過濾器。末級過濾裝置宜設置在正壓端。
7.4.10設有新風系統(tǒng)的主機房,在保證室內外一定壓差的情況下,送排風應保持平衡。
7.4.11打印室等易對空氣造成二次污染的房間,對空調系統(tǒng)應采取防止污染物隨氣流進入其他房間的措施。
7.4.12分體式空調機的室內機組可安裝在靠近主機房的專用空調機房內,也可安裝在主機房內。
7.4.13空調設計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采取下列節(jié)能措施:
1大型機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機組空調系統(tǒng);
2北方地區(qū)采用水冷冷水機組的機房,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卻塔作為冷源,并應通過熱交換器對空調冷凍水進行降溫;
3空調系統(tǒng)可采用電制冷與自然冷卻相結合的方式。
7.5設備選擇
7.5.1空調和制冷設備的選用應符合運行可靠、經濟適用、節(jié)能和環(huán)保的要求。
7.5.2空調系統(tǒng)和設備應根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等級、機房的建筑條件、設備的發(fā)熱量等進行選擇,并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要求執(zhí)行。
7.5.3空調系統(tǒng)無備份設備時,單臺空調制冷設備的制冷能力應留有15~20%的余量。
7.5.4選用機房專用空調時,空調機應帶有通信接口,通信協(xié)議應滿足機房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要求,顯示屏宜有漢字顯示。

7.5.5空調設備的空氣過濾器和加濕器應便于清洗和更換,設備安裝應留有相應的維修空間。

 

[1]   [2]   [3]   [4]   
掃碼關注公眾號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信管網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信管網致力于為廣大信管從業(yè)人員、愛好者、大學生提供專業(yè)、高質量的課程和服務,解決其考試證書、技能提升和就業(yè)的需求。

信管網軟考課程由信管網依托10年專業(yè)軟考教研傾力打造,官方教材參編作者和資深講師坐鎮(zhèn),通過深研歷年考試出題規(guī)律與考試大綱,深挖核心知識與高頻考點,為學員考試保駕護航。面授、直播&錄播,多種班型靈活學習,滿足不同學員考證需求,降低課程學習難度,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相關內容

發(fā)表評論  查看完整評論  

推薦文章